从世界观和方法论角度全面解析
历史核心素养大体分为五个方面:唯物史观、时空观念、史料实证、历史解释、家国情怀。
以上五个方面,无论是在初中亦或是高中的历史课堂当中,都是经常被提及的内容。
但是,虽然我们都知道唯物史观是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」;我们同样也都知道时空观念需要「注意时间和空间」。但是他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,往往不求甚解,换句话说,很多时候我们都少了打深一步的操作!
本文将分别用五篇文章,将历史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进行梳理。本篇重点解析唯物史观。
世界观角度包含人类历史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、人民群众以及历史规律四个角度。
我们提到人类历史,首先是人的历史,因此人一定是第一要义。
人类历史要想存在首先要有一定的物质存在基础,也就是人存在。而伴随着人的存在,就需要有一系列与人存在相配套的自然条件: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。
人民群众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一定是时代背景下,而时代背景又可以回归到合力作用下。
人民群众的影响既有积极因素,又存在消极因素,不全都是积极因素。
英雄,也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,他们是人民群众的代表,是历史的产物、时代的产物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。
在历史规律部分,主要的内容是一组矛盾:历史的必然性和历史的偶然性。
历史的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: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有两点——人类社会总是由低级到高级演化的;历史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。
历史的必然性主导历史的偶然性,而历史的偶然性之所以存在是由于,人主观预设的目的无法被客观所验证,由此产生的偶然。
由世界观而产生方法论,指导历史研究的方法。
由于一些特殊时期,对于阶级关系的乱用,所以现在阶级分析法不太被重视,但是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唯物史观方法论。
科学辩证法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分为二解决问题。
但是需要注意,科学分析法既有两点论,也有重点论。两点论即一分为二,但是重点论则强调必须要进行定性,是好是坏要说明白,不能墙头草。
同时,使用科学辩证法的过程当中,要具体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,做到实事求是。
历史原因分析法我将他定义为溯源和关联。
任务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,都要通过溯源法找到具体的历史事件,和当前历史事件相关联,从而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。